2025年10月20日,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推介会在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薛华菊教授代表学校,以“校地融合,智旅赋能”为主题,系统推介学校文旅科技成果,为区域文旅可持续发展提供“师大方案”。
一、顶层设计引领,锚定文旅发展方向
薛华菊院长指出,学校以系统性规划与战略研究锚定文旅方向,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代表,在规划标准层面,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制了《高等教育服务“青海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大通县“十四五”文化体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帮扶祁连县乡村民宿,编制《祁连县示范性乡村民宿策划及景观设计》,搭建数字民宿平台、组建民宿协会;牵头制定《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地方标准,编制《青海省导游词》《民和县导游词》等,提供规划与规范支撑。智库服务层面,形成《依托高原黄金海拔独特优势 大力发展青海逆向康养产业》《高质量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青海省生态农畜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等报告,获省级批示及多项优秀调研报告称号,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二、要素创新升级,重构“食宿行游购娱”体系
薛华菊重点推介我校在全要素科技赋能成果,“食”上,研发富硒植物饮料、蒲公英茶、金露梅茶等“文旅+农业”产品,提升地方物产价值。“宿”上,打造融合“青绣”等非遗元素的河湟特色民宿,建立乡村民宿数字管理平台、编写协会章程、开展业主培训,推动民宿标准化;“行”上,研发高原应急便携供氧设备、微网混供电方舱,构建科技旅居服务网络,提升出行安全与舒适度;“游”上,开发生态研学、野生动物观测等主题旅游产品,设计“高原自然课堂”研学实践课程,培育生态导游解说员。“购”上,开发青绣装饰画、生态主题文具等文创,搭建“青海文旅直播间”,培育“旅游推荐官”团队;“娱”上,“探秘天境祁连,解码生态绿韵--青海省祁连县“最美航线+”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学课程荣获2025年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开发沉浸式石窟漫游系统增强体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三、多学科保障筑基,夯实文旅发展根基
自2021 年承担青海省昆仑英才・特色人才A类项目“才智引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来,学校整合旅游、经济、地理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在生态保护、数字与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与文旅赋能三大维度精准发力成效显著:生态保护方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联合研发河流湿地生态恢复评估体系,搭建湿地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开展多地野生动物监测,为生态旅游筑牢本底支撑;数字与文化传承领域,计算机学院、藏语智能信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对西宁市北山石窟寺、玉树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石窟寺摩崖石刻、黄南州热贡艺术等代表性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打造沉浸式全景漫游系统,让本土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活化;学术研究与文旅赋能上,历史学院编撰《青海通史》,地理科学学院较早发现并深入研究玛多秦刻石,不仅在本土文化研究中掌握学术话语权,更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内涵与科学支撑,实现了多学科协同与生态、文化、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后,学校将持续发挥高校职能,深化校地融合、整合多学科资源,把一体化发展成果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 “青海文旅赋能方案”,助力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