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现代科技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应用,发挥创新在文旅资源挖掘中的支撑作用,开发更多具有青海特色、青海符号的文旅创意产品,助力我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决定举办“2022年青海省首届文化旅游产品IP创新大赛”。为确保大赛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青海文化旅游产品IP创新实验室
二、时间地点
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10月31日
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11月15日
决赛名单公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决赛日期:2022年12月10日
决赛地点:西宁市(具体地点决赛通知时公布)
三、大赛主题
融合·创新·生态
四、大赛内容
立足大美青海·生态旅游,挖掘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底,激活青海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唐道·637、新千丝路风情街旅游休闲街区、互助县油嘴湾、民和县七里花海、青海湖景区、坎布拉景区为载体,选择节庆活动、民俗体验、景区形象提升中的一种场景,策划设计景点、文化、美食、非遗、艺术、城市符号等文化旅游内容为灵感和元素的文旅创意产品,补充和延伸旅游目的地体验。
五、参赛要求
(一)报名形式
企业或个人均可参赛,根据需要设置指导老师。
院校以团队为单位参赛,可同校跨专业组队,不可跨校组队。每个团队由3-5名成员,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每位教师指导团队数量不超过2支)。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个团队,否则取消该名选手比赛资格。
(二)作品要求
1.参赛产品特点: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
(1)创新性:产品主题鲜明、富有创意,能与科技创新结合,鼓励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于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产品。
(2)文化性: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凸显景区特色,满足市场需求且融入青海元素,融情感、消费于一体。
(3)环保性: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无过度包装现象。
2.初赛作品提交:每支参赛队伍提交一份“作品方案”(格式为PDF和WORD格式,不限篇幅)。设计方案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内容:
(1)文字阐述方案的设计背景、设计理念、活动内容、创新之处、推广应用计划等。
(2)选择一个案例地为载体,根据申报的作品类型进行设计,推动质量提升。
(三)评分构成
1.主题特色40%:主题契合作品类型,体现案例地文化特色;
2.作品创意25%:新颖性、独创性;
3.市场应用35%:实用性、市场推广价值高。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进入决赛团队,颁发团队和指导老师优秀证书。优秀组织奖(进入决赛单位)若干名,颁发证书。
七、作品著作权归属及使用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大赛不接受参与过其他比赛的获奖作品。参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或所在学校)或所在单位所有。大赛承办方应当和作品著作权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著作权人同意,无偿将参赛作品使用权授予大赛主办方、承办方和支持方,供传播、展览、宣传、出版物等一切非商业性质的用途,作者享有署名权。
八、联系方式
大赛网站: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青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青师旅院(微信公众号)
大赛QQ群:912852374
联系人:郭老师 18597177654
附件:1.2022年青海省首届文化旅游产品IP创新
大赛报名方式(二维码)
2.著作权、专利或商标权承诺书
2022年9月27日
附件1
2022年青海省首届文化旅游产品IP创新
大赛报名方式(二维码)

附件2
著作权、专利或商标权承诺书
本(人/公司) ,同意遵守首届文化旅游产品IP创新大赛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并对大赛组委会做出如下承诺:
一、保证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的所有参赛作品均由承诺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创作,承诺人对其参赛作品、技术方案或设计拥有合法权利。
二、承诺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的参赛作品及素材资料的任何部分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专利或商标。
三、因承诺人原因造成参赛作品存在著作权、专利或商标纠纷而影响本次大赛进行的,同意大赛组委会采取取消比赛资格等必要措施,承诺人承担所有相关法律责任。承诺人同时放弃对大赛组委会提起诉讼和主张索赔的权利。
四、本承诺书自承诺人签字且盖章(按手印)日起生效。
承诺人:
年 月 日